科学精准做好气象预测预报 努力保障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郑国光
在防汛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和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习总书记的讲话,是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气象保障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贯彻,把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今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形势不容乐观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今年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气象灾害的多样性、突发性、极端性日益突出,多变性、关联性和难以预见性更加明显,远远超出以往的经验和认识,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难度明显加大。
从气象灾害的多样性看,洪涝、高温热浪、台风、风雹、龙卷等各类气象灾害频繁、交替发生。从气象灾害的极端性看,入汛后,我国发生了27次暴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降水极端性强,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汛情,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全国有129个县(市)累积降水量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从气象灾害的突发性看,短时强降水、冰雹、龙卷等局地、突发性强对流性天气时有发生。从气象灾害的关联性看,气象灾害的“灾害链”特征更加明显,区域性、连续性暴雨造成长江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突发暴雨造成南方山洪泥石流灾害、城市内涝频发。从气象灾害的多变性和难以预见性看,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越来越难以把握。虽然我们基本把握了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今年我国汛期气候的影响,以及汛期气候的总体趋势,对区域性强降雨过程也做出较准确的短期预报,但预报的精准度和提前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从中期到长期时段的预报还存在偏差。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气象局提前部署、科学指挥,紧紧扭住科学精准做好预报预测预警这一“牛鼻子”,加密天气气候的滚动监测和会商分析,强化突发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准确把握了厄尔尼诺事件的气候影响,实现了入汛以来南方地区7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及时预警,7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无一漏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发布各级各类预警信息17万余条,联合水利部发布83期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联合国土资源部发布85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
我们要充分认识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当前正处于防汛抗洪“七下八上”的关键期,超强厄尔尼诺事件虽已结束,但后期影响尚在持续。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拉尼娜事件将接踵而至,强降雨、强台风等极端天气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
从减灾体系看,能力仍有短板。当前,对气象灾害的孕育、发展和影响规律和机理的认识不足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突出问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精细化程度和准确率不高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主要瓶颈,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完善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大制约,农村基层仍然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
筑牢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这个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第一道防线
面对复杂的天气形势,气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科学精准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筑牢汛期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这个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第一道防线,为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站好岗、放好哨。
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把准天气变化、守护生命安全。树立“气象防灾减灾是天大的事”的观念,坚持“宁可备而无灾、不可失防万一”,以百分之一百的准备应对百分之一的可能,从最不利情况出发,从最坏处着手,向最好结果努力。立足防大汛、抗大灾,进一步强化责任,传导压力,细化措施,建立防灾减灾工作台账,真正做到全程留痕,做到层层有人抓、级级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岗、监督到点。
强化防灾减灾屏障作用,科学精准监测预报气象灾害。把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作为防灾减灾的“第一道屏障”,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充分利用天气雷达、卫星、闪电定位以及移动观测等多种手段,确保灾害性天气精准监测,努力做到“重大灾害天气监测不遗漏”。提高极端天气的预报精准度和时间提前量,把握好汛期雨带的阶段性移动、重大灾害性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加密滚动订正预报预测,努力做到“重大灾害天气不漏报”,为政府防灾部署和公众避灾赢得时间。
强化防灾减灾消息树作用,提高精准靶向发布气象预警的能力。发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主体作用,畅通各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手段,确保第一时间向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单位相关责任人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到预警信息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努力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覆盖面,建立与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山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的精准靶向气象灾害预警,努力做到“重点人群、薄弱地区预警不留盲区”,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强化防灾减灾参谋助手作用,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作为做好防汛减灾决策的“参谋助手”,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决策支撑。建立健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事前预报预警、事中滚动服务、事后调查评估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建立气象要素创历史极值和极端气象灾害通报机制。做好分流域、分上中下游的精细化流域预报预警服务,细化暴雨落区、降水强度、起始与结束时段预报的城市气象服务、暴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与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
此外,还要强化上下联合、部门联动、区域联防,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合力。强化舆论引导和宣传科普,提高社会公众气象认知水平。强化总结分析和科学研究,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测水平。
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导,科学精准做好气象预测预报,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气象保障服务的攻坚战。
(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局长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8月05日16
版)
- 上一篇:“对预报有信心,对百姓要负责” 2016/8/5
- 下一篇:未来三天江汉黄淮等地局地有暴雨或大暴雨 东北地区有较强降水 20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