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发展理念 突出创新驱动 努力实现“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摘编)
(二)全面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
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落实《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实现GRAPES全球数值模式业务化和产品应用,推进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全国共享,提高第二代气候预测模式产品应用能力。完善无缝隙气象预报以及省-市-县一体化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业务,建立分县延伸期预测业务。提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开展精细化格点/站点一体化预报业务试点,建立0-7天全球格点预报业务。推动亚洲航空气象中心建设。发展环境、海洋、水文和空间天气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推进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能力建设。发展多模式集合和动力统计相结合的客观预测技术,建立亚洲区域月、季格点预测业务,提高汛期雨带和气候事件的预测水平。推进气象预报业务标准规范、检验评估和考核准入管理制度建设。
推进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能力建设,完成全国县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实现全国气象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业务运行。启动省、市、县三级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风险区划,开展定量化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业务能力建设。加强高分辨率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研发应用,建立个性化、互动型、可定制的智能化公众气象服务业务。发展以雾、霾精准预警和大气污染治理效果评价为重点的环境气象服务技术和内河航运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技术。推进政府主导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能力建设。健全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标准规范,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条件数值预报业务,推广综合业务系统和作业装备弹药信息化采集监控系统。
推进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现代化。统筹部门、行业和社会观测资源,建设天地空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气候观测系统和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加强大气本底站和气候观象台建设。做好“风云”四号01星和二氧化碳监测卫星的发射准备。推进卫星遥感综合应用体系建设,做好高分四号资料应用准备与示范工作。实现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基本要素数据分钟级传输。完成组网天气雷达数据流传输试验。发展云和天气现象的多手段综合观测与判识技术。建立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观测数据在预报服务和数值模式中的可用性。制订观测质量综合考核制度,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综合评估。开展超大城市的综合气象观测试验。推进大气探测综合试验基地建设。改造国家级气象计量检定实验室,完成省级计量检定自动化系统升级。引导和支持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观测装备技术创新。
加快推进气象信息化。完成《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年)》目标任务,实现全国CIMISS业务化和主要业务系统接入运行。制(修)订基础性业务技术标准和规范。完成国-省基础设施资源池第一期建设,推进业务系统集约整合有序迁入资源池,编制第二批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设方案。理顺资料业务流程和分工,推进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流程再造。开展多源数据融合和大气再分析试验。启动众创业务平台试验,推进MICAPS和数值模式开源开放和众智开发,实现数值预报产品云上服务。提高中国气象数据网共享开放能力。推动气象部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搭建气象管理信息化平台。
统筹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气象现代化。推进国家级科研业务单位按计划完成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和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年度任务。推动上海、江苏、北京等完成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阶段第三方评估和总结。制订试点省市到2020年的更高目标,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东部地区推进力度,确保如期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推进中西部地区结合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学习引进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和技术成果,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发挥好河南、陕西在中西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试点示范作用。加强经验和成果总结推广,强化监督和责任落实。完善现代化指标考核体系。继续加强区域气象中心和流域气象中心能力建设。
- 上一篇:气象监测与灾害预警系统设计文档 2016/7/19
- 下一篇:今起长江以北迎强降雨 四川等地有大暴雨 201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