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天气在线(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6号9层

电话:010-58995339

手机:18611808504

传真:010-58995339

网址:www.weatheron.cn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智慧气象

让海量气象数据活起来

中国气象局    2016-08-24 08:30:42  点击:
 那些一股脑儿扎进气象服务领域的年轻创客,并没有被气象局拒之门外。他们被请去参加沙龙,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并在气象部门搭建的数据平台上获取使用气象数据。

  在这一探索中,广东深圳无疑走在前面。8月19日,深圳智慧气象应用创新平台挂牌成立,使其之前“乐享气象”活动成为一种征集外脑的长效机制。

  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创客和气象部门,而是能够获取更多个性化服务的你、我、他。

  种“毛豆”

  汤洋没有想到,深圳气象局会请自己去参加一个沙龙。

  两年前,汤洋带着一款叫“Thermodo”测量气温的产品从丹麦回国。这款精度为0.001,能够测量气体、固体和液体温度的产品,直译成“生毛豆”,进行本地化加工,正式进军国内气象产业市场。

  “开启有温度的生活”,汤洋给“生毛豆”打起招牌。他想把环境数字化,人们可以知道身边任意地点任意事物的温度,而不仅是气象站百叶箱里的温度。

  但他发现,需求摸不准,再好的技术在市场上也不一定站得稳脚。况且很多天气数据只能从气象部门对外的网站上抓取,费时、费事,还难以用来进行深度加工。

  不过,很多和汤洋一样有技术、有创意的创客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新兴产业总有很多问题,比如基础气象数据怎么获取、怎么用,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最实用、能让人们埋单,令人头疼。

  在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东华也在思考:“海量气象数据要是用不活,怎么能标榜‘互联网+’‘大数据’?外脑要是不借用,光靠气象部门有限人力,又如何满足社会各界需求呢?”

  “乐享气象”就诞生于这种思考中。2015年底,“乐享气象”正式启动。深圳市气象部门提供场地、平台和指导,去“孵化”气象服务产品;做得好的创客,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还能进驻市气象局专门搭建的平台,便捷获取加工数据。
  刘东华想,和创客们打交道,不能用“说教”形式,要改掉政府部门往常的“刻板”,沙龙活动就很好。
  经过几番筛选后,“生毛豆”达到了参加沙龙活动的准入门槛。
  汤洋记得第一次去是个周六,天气还有些凉,地点是当地有名的咖啡馆,市气象局的人在门口热情地迎接。汤洋点了一杯美式咖啡,听创客们在台上介绍“千奇百怪”的项目。他给别人鼓着掌。到他发言,同样也收获了掌声。
  去了这一次,就“一次都不想落下”。
  在“孵化器”概念还没流行前,汤洋就接触过这类企业和机构,但那些大多只提供沙龙场地,而不注重质量。“乐享气象”却是把一群怀揣梦想和技术、在这个新兴产业里摸爬滚打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聊得很有料。比如邀请业界有名的产品运营经理和资深创业者,对创客们进行辅导;邀请气象专家对每个项目中的气象应用部分进行分析与解疑;邀请阿里云专家进行气象数据使用培训。
  每一次,汤洋都会获得新启发。他最终改进了“生毛豆”分享沟通功能,用户可以看见其他地点实时数据,也可以上传自己身边的温度,说不定就创了温度极值。最重要的是,他们免费获得了由气象部门直接提供的数据。
  “生毛豆”成功“孵化”,它成为风投投票最多的三个项目之一。在第一期乐享气象活动中,追风者、智能钓鱼系统、莴笋Go全新气象交通社交、港口及物流行业气象服务平台等12家创客的产品脱颖而出,都获得了气象大数据金钥匙,接入气象局专门搭建的平台,使用、加工气象数据。
  收“菜园”
  肯播种,况且是用高质量的“养料”浇灌,就一定能收获。
  汤洋和其他创客们如此,深圳气象事业更是如此。
  开放的是平台和数据,收获的却是几何级增长的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比如,提供基于位置的实时阵风服务产品,让城市高空作业、驴友户外活动、花场和农业设施提前做好防范;通过气象数据来解决什么天气钓鱼最好的问题;针对婴幼儿生活健康,将气象数据与宝贝们衣、食、住、行相关联,提供整套服务;提供学校所处地的分区预警,还可以打造校园社交圈。

  深圳气象局也成为国内首家入驻阿里云“数加平台”开展“数据商店”的气象部门。汤洋觉得,免费使用商店里的数据,也应有所回馈。他的“生毛豆”就像一个个小气象站,分散在全国各地,如果这些气象数据也可以存储在商店中,或许能够满足气象部门精细化管理需求,“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
  这和刘东华的想法一拍即合。有了更多数据,才更能研究出大气运动规律,气象预报才更准确。他和创客们正在“洽谈”,通过授权或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更多人享受到个性化气象服务。双方收获的都是“菜园”。
  “菜园”或许能更大。IBM官网上的评估显示,2014年,美国日常天气消费超过5000亿美元。去年出版的《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报告》预计未来十年,气象服务产业规模至少为3000亿元左右。
  但当前,数据获取渠道不畅、技术起点低,使得气象服务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民营企业信心不足,社会资本处于观望状态,市场活力尚未激发。
  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及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都提倡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企业、公众开放,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气象大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大数据时代,躲不了,硬着头皮上。”深圳市气象局局长王延青就是这样披荆斩棘探索出“种豆收菜园”这条路的。“吸纳社会力量,将他们固化在平台上,才能破除‘市场承接能力弱’的障碍。”王延青说,张开双臂,才能在大城市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上一展身手。
  在“乐享气象”结束后的小半年中,刘东华忙着成立智慧气象应用创新平台。8月19日,平台终于挂牌成立。
  刘东华也接到了很多兄弟省市气象局打来询问的电话,慕名前来学习经验的人也有很多。
  中国气象局也将在今年完成气象服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平台内实现资源、信息、人才共享,吸纳多方力量参与,用活气象数据,做大气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