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时,中央气象台预警“非常规”升级
7月20日13时,中央气象台“突如其来”地将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此时距离升级气象灾害预警最近的常态时间还有5小时。
这份“不准点”的预警一经传播,立即收到了反馈,不少公众精准接收到了预警中的重要提醒——“强对流预警中我第一次听说可能出现龙卷风!”“见证历史!”晚些时候记者得到消息,江苏省气象台初步认定,当天江苏多地先后发生4次龙卷风天气,最强龙卷风强度达国标“强龙卷”等级(以专家组最终定级结论为准)。
这次“突如其来”,其实是“有所准备”。
“针对这次影响苏皖鄂赣湘五省的强对流天气,我们已经跟踪多日。”中央气象台强天气预报中心副主任蓝渝告诉记者。几天前,基于数值模式预报和预报员会商研判,已提前把握了“7月20日白天到夜间,华东地区可能出现一场极端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初步结论。
但关键问题是,在这么“一大锅沸水”里,一个个“小气泡”会从哪里冒出、破裂?现阶段,长时效预报虽然无法给出更加精准的答案,但并不妨碍气象部门向公众发出提醒,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7月20日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苏皖鄂赣湘五省遭遇强对流袭击,局地雷暴大风可能达到11级。“我们知道‘这锅水’一定会沸腾,蓝色预警发布后,大家一起紧盯‘水面’。”中央气象台与江苏省气象台的强天气业务专家团队隔空会商、协同应对。
很快,他们有三个发现:第一,天气雷达回波图中,对流系统快速发展增强,已接近前期预判的最大强度;第二,从上午时段起,气象观测站网和舆情平台已传来局地出现风灾影响的信息;第三,基于龙卷风客观识别算法产品,局部的强对流系统中已出现可能导致龙卷风发生的结构指征。
“结合实况信息和首席预报员的前期预判,对流强度很可能继续维持甚至进一步增强,下游地区随时面临极端天气灾害风险,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申请将蓝色预警临时升级至黄色。”蓝渝说。在得到批准后,20日13时,一份非常规时次预警发出:预计7月20日14时至21日14时,苏皖鄂赣湘等地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局地雷暴大风可达11~12级,并可能出现龙卷风。过后,江苏省气象台初步认定,当天宿迁市沭阳县、连云港市灌云县、盐城市响水县、淮安市淮阴区先后出现4次龙卷风天气过程。
记者了解到,中央气象台气象灾害预警主要聚焦未来24小时的过程性、区域性天气系统,与市县级的灾害天气预警信号相比,覆盖的时间和空间尺度更大,因而多于每日6时、10时、18时三个固定时次发布、升级或解除,主要用于决策服务和技术指导。
“时次固定可方便下游各级用户快速接收和响应,但也有例外。”在蓝渝看来,由于龙卷风空间和时间尺度很小,具有即时性、突发性和快速致灾性,经科学评估,有必要“加急”提升预警级别。不过,蓝渝也提醒,强对流天气特别是龙卷风天气由于尺度小、局地性强,从灾害防御的角度,社会和公众还需关注市县级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方面基层气象预警更加聚焦定点区域的灾害防御,另一方面可以针对龙卷风这样小尺度天气进行时效性更强的预警。”
上一次中央气象台非常规时间升级气象灾害预警,是在2016年6月30日15时,针对即将影响河南、山东等地的强对流天气,加急升级发布强对流黄色预警。6年之后,同样在主汛期,这次非常规预警升级,特别是首次进行龙卷风防范提醒,“网住”的灾害性天气尺度进一步缩小。
“龙卷风已经属于强对流天气梯队里尺度小、概率低的极端天气了,无论是短期预报还是临近预警,在国际范围内都是公认的难题。”蓝渝坦承,“业内还有一个共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一定是持续努力攻关的‘硬骨头’。”
近几年,国省两级强天气预报团队针对龙卷风预报预警相关科研攻关均取得一定进展。一方面,通过强化流程建设、分析研判、总结复盘,磨练主观预报技能;另一方面,围绕技术能力提升,从短期预报到短临预警,分别开展了龙卷风潜势预报试验,研发龙卷风客观识别、外推技术体系等,推动了一系列客观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业务落地。
在蓝渝看来,中央气象台首次预警龙卷风,更多是一次探索和尝试,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过程结束后,我们也会第一时间进行复盘。”漫漫长路,不断探索,可以确定的是,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在某个时候“不准点”发布或升级气象预警,其中关于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警,可能“中”也可能“不中”,但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 上一篇: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 2022/7/26
- 下一篇:发展规划院:举办“领略”气象高端论坛 助力气象高质量发展 202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