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天气在线(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6号9层

电话:010-58995339

手机:18611808504

传真:010-58995339

网址:www.weatheron.cn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践行发展理念 突出创新驱动 努力实现“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良好开局 ——2016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摘编)

 2016-07-18 19:26:48  点击:


(四)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全面实施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落实防雷减灾体制改革意见,细化改革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完善防雷减灾工作体制机制,优化防雷基础业务布局,强化防雷减灾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防雷减灾工作转型发展。开放防雷装置检测服务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符合改革要求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出台防雷机构编制和人员调整的指导意见,优化防雷减灾工作机构,妥善安置防雷技术服务人员。总结推广试点单位经验和成果。

继续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各项改革任务,推进气象行政审批综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时效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审批受理后技术性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调整优化工作流程,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落实《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指导目录》,完成省级气象部门、推进市县两级气象部门权责清单制定公布工作。强化气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乡镇政府进一步明确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职责。

继续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深化试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推动气象服务提质增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要发挥业务体制改革龙头作用,面向省级和社会力量发展气象服务基础支撑平台,带动省级建立上下协调一致、精细集约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制作业务。完善事企共担机制,激发事企活力。省级气象服务事业单位要切实发挥公共气象服务主体作用,明确公益属性,优化业务布局和服务流程,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地方政府明确事权支出责任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推进气象服务管理法治化,初步建成气象信息服务市场管理标准与制度体系,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明确气象服务管理职能职责并试点运行。发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试点开展国有企业专项改革,推动规范发展。推进中国气象频道改革。创新发展机制,探索建设气象服务应用众创平台。开展气象数据产品社会公开效益评估工作。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扎实推进气象业务体制改革。加强国家级技术引领、业务指导和省级业务组织、产品支撑。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业务向国家级和区域气象中心集约,预报预测业务向国-省两级集约。加快建立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并强化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构建逐时滚动、实时共享、预报协同的业务流程,探索众智创新和科技成果业务转化的激励机制,推进传统业务管理方式向标准化和定量化管理转变。

不断完善气象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职能和直属单位任务。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推进气象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工作,根据受益范围等原则确定中央、地方或中央与地方共同事权。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县级气象部门参公管理人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抓好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和局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

(五)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推进气象立法和标准化工作。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条例立法进程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加快地方气象立法工作进程。配合各级人大开展《气象法》及其配套法规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和执法调研,加大气象法律法规宣贯和普法工作力度。做好部门规章的制修订和文件清理工作。加快出台气象信息化、技术装备、市场监管等重要标准。狠抓标准执行,推进标准纳入行政管理和业务考核。

提高气象依法行政能力。完善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提高气象干部队伍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实施气象防灾减灾和安全监管,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对行业气象的服务和管理。积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加强法制机构与法制队伍建设,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气象执法工作。

提高科学管理气象事务水平。加强气象发展战略研究。狠抓督办落实,建立完善宣贯、督查、激励、问责机制,开展重要制度、重点工作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完善综合考评体系。加强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排查整改隐患。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部门综合预算。加大对基层和贫困地区气象业务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明确实施特殊扶贫政策地区的气象台站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加大对新疆、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创新对口援藏援疆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