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Contact

天气在线(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海淀西大街36号9层

电话:010-58995339

手机:18611808504

传真:010-58995339

网址:www.weatheron.cn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热点新闻

气象预报新业态下我国天气业务布局改革建议

 2023-04-13 19:14:55  点击:

       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是新时代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气象预报新业态,形成统筹集约、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业务布局,是实现预报精准的重要保障。

气象预报新业态是科技创新驱动的必然结果

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与其相关的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我国现代天气业务发展,在20世纪7080年代,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开始投入业务运行和应用,天气预报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数值预报模式精细程度和性能不断提高,逐步确立了其在天气预报业务中无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值预报业务完成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研发的重大转变,建立了从天气到气候、从全球尺度到对流尺度、从确定性预报到集合预报的完整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

目前,基于多源观测资料和多家多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产品,采用动力、统计等方法,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开展模式产品后处理和解释应用,并对多源预报融合生成最优客观预报,已经成为美欧等技术先进国家开展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气象预报的国际主流技术路线。

我国积极开展无缝隙全覆盖、智能数字预报预测技术研发,基于全球数值预报模式、区域高分辨数值预报模式、快速更新同化预报系统以及全球/区域集合预报系统,采用临近外推、中短期统计后处理、次季节动力-统计解释应用,并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气象预报实现了从站点、落区到数字、格点的跨越,初步建立了从零时刻到月季年、从区域到全球、涵盖常规气象要素、主要气象灾害和气候事件及影响预报等较为完整的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体系。技术的创新、产品的精细和质量的提高,为构建气象预报业务新业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天气业务布局

近年来,我国的天气预报业务布局分工逐步向统筹集约调整优化。2010年,在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和落实新出台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大背景下,中国气象局印发《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指导意见》(气发〔20101号)、《省市县三级天气预报业务集约化布局指导意见》(气预函〔2010168号),重新梳理天气预报业务重点任务,进一步理顺上下游关系,明晰国家、省、市(地)、县四级业务布局。提出建立以专业化为主体的业务体系,保留传统的灾害性天气分析预报预警、常规天气要素站点预报和中期天气预报,增设中尺度天气分析、强对流监测预警、定量降水预报和台风与海洋天气业务,完善国家级专业预报中心和省级专业化预报岗位设置,强化国家级和省级的预报业务和指导能力,减少不必要的四级业务重复任务,形成集约化的业务布局。经过6年,初步建立了国家、省两级业务指导和市、县两级综合应用的集约化业务布局,基本建立了预报实时共享流程和省、市、县三级短临业务一体化流程。

2017年,以《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气发〔20171号)为指导,提出加强国家级技术引领和业务指导作用,加强省级业务组织和产品支撑作用。按照两级集约、三级布局的目标,推进精细化气象要素格点预报、短临预报、中短期预报、延伸期(11-30天)预报、气候预测和气象影响预报及风险预警业务向国家、省两级集约,强化省-市县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上下协同的一体化业务,加快建设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预报业务布局。

2017年以来,通过发展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整合了部分落区预报、站点预报等业务,并依两级集约,三级布局原则,推进了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和网格预报产品制作向国省两级集约,网格预报订正和应用、短临天气预警业务在国家、省、市县三级布局。具体来讲,按照《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气预函〔201736号),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国家级提供指导预报,省级负责本省责任区内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组织实施,按照“0-3天必须订正,4-10天按需订正的原则进行订正,市县级主要负责获取智能网格预报服务一张网数据和省级(国家级)预报服务应用产品,制作本责任区内的气象服务产品,开展气象服务工作,重点强化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临近预警。

新业态下业务布局改革思路和建议

以需求为牵引,统筹三级业务布局分工。以需求为牵引,优化各层级业务责任分工,上下统筹、分工合作。即技术研发、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重大过程预报向国家级和省级两级集约,气象灾害预警和精细化产品应用在市县级布局。其改革的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了国省两级的技术引领辐射、重大和极端天气过程预报超前时效,以及气象要素预报精细产品支撑作用,凸显重大过程全国一盘棋,减少气象要素预报订正层级。强化市县级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制作职能,建立气象灾害首发制业务规范,减少或消除预警重叠多级发布问题,发挥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前沿阵地作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以科技为驱动,提升三级业务布局效能。在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途径,实现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凸显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引领和辐射的重要性。国家级牵头承担无缝隙全覆盖、数字智能的气象预报新业态的技术体系设计和建设,包括全球、中国、区域逐步精细,从实况和0-30天的气象要素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强对流、暴雨、台风、雾霾等分灾种、智能化、自动化监测、报警和预警平台建设。省级承上启下,牵头设计和建设省--县一体化业务技术体系,包括省--县一体化智能网格预报和短临监测预警业务平台,实现省内省际数据共享、观测预报服务协同、省市县级监测预报预警实时协同和滚动更新。

以质量为约束,建立高效集约的业务流程。建立以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为主线的智能预报技术流程,逐步实现基本气象要素以客观预报为主、短临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以主客观融合为主的业务技术流程。建立全流程、多尺度、精细化的天气业务检验评估支撑系统,实现有预报必有检验,将实时检验评估融入天气监测、分析、预报和决策服务等业务全链条,以科学的精细化的检验结果,评估业务布局、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文推送时略有修改)